解郁丸对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及血清NF-κB、5-HT、miR-146、miR-221-3p水平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田婧 [1 ]
白永杰 [1 ]
尤爱民 [1 ]
姚建平 [2 ]
机构
[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解郁丸; 艾司西酞普兰; 神经功能;
D O I
10.19656/j.cnki.1002-2406.200170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PSD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郁丸治疗),1个疗程4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核因子-κB(NF-κB)、5-羟色胺(5-HT)水平及微小RNA(miR-146、miR-221-3p)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F-κB水平,miR-146、miR-221-3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SD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抑郁情况,其机制与调节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炎症因子水平相关,且安全可靠。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解郁丸对WKY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和前额叶皮层BDNF表达的影响 [J].
宋苗 ;
刘红梅 ;
李琦 ;
张宇 ;
徐勇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9, 35 (06) :1124-1129
[2]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J].
宋波 ;
李小莲 ;
吴一周 ;
沈雁 ;
邓雯嬿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 36 (11) :1328-1332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卒中后抑郁 [J].
高晔 ;
张颖洁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 (05) :447-450
[4]   抑郁症与神经递质关系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 [J].
许云 ;
沈莉 ;
梅妍 ;
胡文仲 ;
童毅 ;
周志焕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 (07) :128-130
[5]   解郁丸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指标的影响研究 [J].
陈宁贵 ;
廖敏 .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S2) (S2) :338-340
[6]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 [J].
王文志 ;
龚涛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08) :629-643
[7]  
抑郁症中西医诊疗学[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许二平, 2010
[8]  
Post-stroke depression: Risk assessment[J] . Tomoyuki Kawada.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 2018
[9]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oxalate for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J].
Xu, Ji-hua ;
Jiang, Peng .
MEDICINE, 2018, 97 (14)
[10]  
Risk Factors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J]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 2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