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被引:12
作者
周耀东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主导产业理论; 罗斯托; 产业结构高度化; 扩散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1998.01.002
中图分类号
F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正>五、六十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向工业化过渡的初期,纷纷采用了“主导产业部门”(Leading sectors)战略.中国也不例外,在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许多学者便为主导产业战略实施的本土化做了大量的论证,目的是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建立,能用“最小临界努力”来获得加速的增长,但结果都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战略的制定者为越来越多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所困惑,使之越来越带有主观的偏好(江小涓1993);另一方面,中国工业的实践似乎也未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府动力机制 [J].
程漱兰 .
经济研究, 1997, (08) :58-67
[2]   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及其实际运用 [J].
王辰 .
经济学动态, 1994, (11) :39-42+38
[3]  
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石磊著, 1996
[4]  
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周振华著, 1995
[5]  
现代产权经济学[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张军著, 1991
[6]  
产业结构成长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朱争鸣, 1989
[7]  
产业经济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治[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