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的公私利益观及其现代分化

被引:2
作者
于建东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儒家; 公共利益; 私人利益; 重义轻利; 大公无私;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4.02.018
中图分类号
B82-09 [伦理学史];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传统儒家把公共利益置于首位,强调其至上性与优先性,要求私人利益作出彻底的妥协与牺牲,以公共利益为中心协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在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利益与权利意识得以不断解放,传统儒家的公私利益观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先秦儒学群己之辨的演进 [J].
杨国荣 .
孔子研究, 1992, (03) :18-24+57
[2]  
孟子[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战国) 孟子, 2010
[3]  
朱子全书[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杰人, 2010
[4]  
礼记·孝经[M]. 中华书局 , 胡平生, 2007
[5]  
善的历程[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杨国荣, 2006
[6]  
价值的历程[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赵馥洁, 2006
[7]  
荀子[M].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安继民注译, 2006
[8]  
论语[M]. 中华书局 , 张燕婴译注, 2006
[9]  
二程集[M]. 中华书局 , (宋)程颢, 2004
[10]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贻庭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