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

被引:23
作者
徐晓军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转型期; 乡村社会交换; 网络性交换; 非网络性交换;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01.04.014
中图分类号
D422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交换理论 ,既避免了个体主义唯经济论的狭隘性 ,又避免了结构主义无法将结构决定与个体理性选择有机结合的尴尬。本文即是在弄清了社会交换实质的基础上 ,通过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基础的梳理 ,用构建的社会交换模型分析了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 ,认为转型期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不是单纯的由“传统的”网络性交换向“现代的”非网络性交换的转型 ,而是网络性交换的非网络化和非网络性交换的网络化同时并存的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 [J].
贺雪峰 .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4) :34-40
[2]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 [J].
陈劲松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9, (03) :92-97+129
[3]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 [J].
郭于华 .
社会学研究, 1994, (06) :49-58
[4]   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 [J].
王思斌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3) :28-36
[5]  
社会理论的基础.[M].(美)詹姆斯·S.科尔曼(JamesS.Coleman)著;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  
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M].汪和建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7]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赵旭东;方文译;.三联书店.1998,
[8]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M].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9]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美)布 劳(Blau;P.M.)著;孙 非;张黎勤译;.华夏出版社.1988,
[1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德)韦 伯(Weber;M.)著;于 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