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及其特征
被引:14
作者
:
刘亦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刘亦工
机构
:
[1]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
来源
:
伦理学研究
|
2007年
/ 03期
关键词
:
道德内化;
含义;
自我意识;
特点;
D O I
:
10.15995/j.cnki.llxyj.2007.03.009
中图分类号
:
B82-02 [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学科分类号
:
01 ;
0101 ;
摘要
: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将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其自身的道德需要,形成其自身稳定的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是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它一般由“由我是什么”、“我应当成为什么”和“我必须成为什么”三个逻辑环节组成。道德内化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统一、平衡性和失衡性相统一、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阶段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等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道德内化图式与内化过程辨析
[J].
胡林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学系北京
胡林英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1)
:15
-19
[2]
道德内化的心理分析
[J].
顾海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师大教科院应用心理系
顾海根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
:94
-97
[3]
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智贤 主编, 1989
←
1
→
共 3 条
[1]
道德内化图式与内化过程辨析
[J].
胡林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学系北京
胡林英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1)
:15
-19
[2]
道德内化的心理分析
[J].
顾海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师大教科院应用心理系
顾海根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
:94
-97
[3]
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朱智贤 主编, 198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