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潮落与中国的立场

被引:7
作者
徐崇利
机构
[1]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201 ; 020105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实质是试图以"权威导向分配模式"取代"市场导向分配模式"。然则,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可有效支撑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之知识体系的缺失,既存国际经济体制对南北国家的统合和分化作用,以及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和弹性限度的逼近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业已陷入低潮。对于战后发达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既存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经历了从原来积极运用"变位性权力"的"革命者"到现在只采取"联系性权力"行为的"改革者"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现了同样的角色转变之后,当下作为一个正实施"和平崛起"战略以及秉持"和谐世界"理念的发展中大国,对于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中国应发挥一个"维持者和建设者"的作用,尤其是应注重在南北国家之间扮演"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5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试析多哈回合“特殊与差别待遇”谈判及中国相关立场 [J].
林灵 .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07, 7 (02) :96-114
[2]   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 [J].
江忆恩 ;
肖欢容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 (08) :48-53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的利益分析和法律性质 [J].
徐崇利 .
中国法学, 1999, (05) :111-120
[4]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全球化.[M].陈志敏;(加)崔大伟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6,
[5]  
中国在WTO中的定位、作用和策略.[M].屠新泉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  
国际经济法学刊.[M].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机制化生存: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抉择.[M].刘杰著;.时事出版社.2004,
[8]  
国际政治经济学.[M].王正毅;张岩贵著;.商务印书馆.2003,
[9]  
无政府社会.[M].(英)赫德利·布尔(HedleyBull)著;张小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0]  
权力与相互依赖.[M].(美)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美)约瑟夫·奈(JosephS.Nye)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