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范式的转换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被引:3
作者
冯建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市
关键词
课程范式; 占有性; 创造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12 [全面发展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先导 ,必须超越“占有性课程观”,在课程的性质、形态主编制方式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对西方学者课程目标模式讨论的述评 [J].
孔企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 (04) :30-38
[2]   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上) [J].
威廉姆·多尔 ;
王红宇 .
外国教育资料, 1996, (06) :24-29
[3]   未来课程模式 [J].
王红宇 ;
徐晓云 .
外国教育资料, 1996, (02) :14-20
[4]   新的知识观与课程观 [J].
王红宇 .
比较教育研究, 1995, (04) :20-24
[5]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J].
施良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2, (04) :1-24
[6]  
理性、真理与历史[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著, 1997
[7]  
课程理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施良方著, 1996
[8]  
明日之学校[M]. 商务印书馆 , (美)杜威著, 1993
[9]  
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毕淑芝, 1993
[10]  
美的哲学[M]. 人民出版社 , 叶秀山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