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业的重构——以结构、生产、公共性为维度的研究

被引:49
作者
张志安
吴涛
机构
[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新闻业; 新闻生产; 公共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激增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新闻业的深层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互联网改变了中国新闻业的产业结构、受众结构、股权结构和权力结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新闻生产实践的变革,呈现出生产主体从专业化到社会化、生产机构从封闭性到透明性、生产周期从周期性到循环性等变化趋势以及软性新闻主导的特点,使得在中国本就碎片化、局部呈现的新闻专业主义又面临新的重构挑战。而在新的重构过程中消解与促进、挑战与机遇因素并存,新闻业的公共性面临新的隐忧。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调查记者的微博使用及其职业影响研究 [J].
吴涛 ;
张志安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4) :109-117+139
[2]   媒体微博的内容特色与生产机制研究——以三家报纸的官方微博为例 [J].
涂光晋 ;
陈敏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 35 (03) :35-40
[3]   重塑专业还是远离专业?——从伦理和评价维度解析网络新闻业的职业模式 [J].
李艳红 .
新闻记者, 2013, (02) :54-59
[4]   网络新闻从业者的自我审查研究 [J].
张志安 ;
陶建杰 .
新闻大学, 2011, (03) :153-157
[5]   民粹主义:中国新闻场域的一种话语策略 [J].
谢静 .
国际新闻界, 2008, (03) :33-36
[6]  
做新闻[M]. 华夏出版社 , (美) 塔奇曼, 2008
[7]  
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J] . GARY KING,JENNIFER PAN,MARGARET E. ROBERT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2013
[8]  
Race to the Bottom: Media Marketization and Increasing Negativity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in China[J] . Daniela Stockmann.Political Communication . 2011 (3)
[9]  
ONLINE JOURNALISM AND THE PROMISES OF NEW TECHNOLOGY[J] . Steen Steensen.Journalism Studies . 2011 (3)
[10]  
The Internet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J] . Guobin Yang.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20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