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脑血管病诊治中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3
作者
李吕力
张新华
薛富英
韩敏
王铁建
易菲
黄月松
张永全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解放军三零三医院
[3]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4] 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
关键词
D-二聚体; 脑血管病 血栓溶解疗法; 氨基乙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 Dimer ,DD)在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的脑血管病 ,34例脑梗死早期溶栓前后、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抗纤溶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DD含量。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梗死、SAH比对照组的DD升高 ,各种脑血管病中两两比较除脑出血组与TIA、脑梗死和SAH组有差异外 ,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溶栓后DD 1小时明显升高 ,6小时后逐渐下降 ,2 4小时下降至溶栓前水平 ,48小时明显下降 ,与神经功能恢复同步。脑梗死SAH抗纤溶后DD逐渐下降 ,第 3、4周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D检测可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对其鉴别诊断无意义 ,其不仅可指导溶栓治疗 ,且可做为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监测SAH的DD有助于指导抗纤溶治疗、并可做为疗效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921 / 9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J].
李吕力 ;
韩敏 ;
薛富英 ;
王铁建 ;
易菲 ;
黄月松 .
临床荟萃, 2000, (18) :820-821
[2]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价值评估 [J].
李吕力 ;
薛富英 ;
韩敏 ;
王铁建 ;
易菲 ;
黄月松 ;
张永全 .
临床荟萃, 2000, (12) :531-531
[3]   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J].
黄尉国,王鸿利,张颖琪,朱立红,李耀辉,王学锋,程寅琳,邵慧珍,张鲁,葛维成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 (02) :71-74
[4]  
Serial changes of hemostasis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o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layed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s .2 Fujii Y,Takeuchi S,Sasaki O,et al. J Neurosurg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