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空间聚集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46
作者
张学良 [1 ]
孙海鸣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2] 上海财经大学
关键词
空间聚集;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08.02.022
中图分类号
F512 [中国];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0912,介于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 [J].
张学良 .
财经研究, 2007, (08) :51-63
[2]   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理论探讨 [J].
杨荫凯 ;
韩增林 .
人文地理, 1999, (02) :6-10
[3]   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兼论我国基础设施“瓶颈”约束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J].
唐建新 .
经济评论, 1998, (02) :48-51
[4]   基础产业瓶颈:体制与非体制成因的系统考察 [J].
王辰 .
管理世界, 1995, (03) :126-132
[5]  
交通经济带[M]. 科学出版社 , 张文尝等主编, 2002
[6]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英)斯密(A.Smith)著, 1979
[7]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Firm Birth: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ortugal*[J] . AdelheidHoll.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4 (4)
[8]  
Spatial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public infrastructure: Evidence from state highways[J] . Douglas Holtz-Eakin,Amy Ellen Schwartz.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 19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