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贫困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探索与发展

被引:11
作者
汪连杰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贫困理论; 政治经济学; 精准扶贫; 贫困治理;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8.09.00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马克思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和阐释,对新时代中国政府进行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贫困理论的批判与继承是马克思贫困理论的理论渊源,对"国家制度"、"资本积累"和"意识形态"与贫困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马克思贫困理论的理论精髓。从计划经济时期到精准扶贫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贫困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基于此,新时代下,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指导精准扶贫政策实践应该加强贫困治理主体意识转型: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完善贫困治理考核机制建设:从"无标准考核"到"科学化考核",促进贫困治理理论思想变革:从"官本主义"到"民本主义",优化经济社会要素配置机制:从"资本扩张"到"保障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34 +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陈学明; 王凤才;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3]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200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5]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亚当·斯密.商务印书馆.1972,
[6]   精准扶贫的理论创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J].
胡联 ;
王娜 ;
汪三贵 .
财贸研究, 2017, 28 (07) :1-7
[7]   精准扶贫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的案例研究 [J].
陈升 ;
潘虹 ;
陆静 .
中国行政管理, 2016, (09)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