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

被引:31
作者
吴桐 [1 ]
李家骐 [1 ]
陈梦愉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
[2] 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
法定数字货币; 区块链; 金融; 分级利率体系;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20.03.019
中图分类号
F822 [中国货币];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通过对经济金融视角下的数字货币概念界定,法定数字货币是否基于区块链,法定数字货币的优势、风险及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机制等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在我国法定数字货币"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投放体系及"一币、两库、三中心"运行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分级利率体系后,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法定数字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第一步,随着技术和运行框架的成熟、公众接受程度的提高,未来法定数字货币有以下发展趋势:从不计利息向计息过渡;扩大区块链的业务覆盖范围;有选择地逐步放开法定数字货币境外节点的权限。DC/EP为基于数字化的跨境支付提供了基础设施,为推进数字范式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应有选择地逐步放开境外节点权限。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Facebook加密货币Libra的经济学分析:背景、内涵、影响与挑战 [J].
吴桐 ;
郭建鸾 .
贵州社会科学, 2019, (09) :144-152
[2]   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 [J].
姚前 .
国际金融研究, 2019, (01) :16-27
[3]   数字化支付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综述与展望 [J].
刘生福 .
经济学家, 2018, (07) :88-95
[4]   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J].
李建军 ;
朱烨辰 .
经济学动态, 2017, (10) :115-127
[5]   区块链技术创新下数字货币的演化研究:理论与框架 [J].
庄雷 ;
赵成国 .
经济学家, 2017, (05) :76-83
[6]   电子货币的货币供给创造机制与规模——基于中国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纸币的替代 [J].
印文 ;
裴平 .
国际金融研究, 2016, (12) :3-12
[7]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 [J].
范一飞 .
中国金融, 2016, (17) :10-12
[8]   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发展与风险承担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J].
胡利琴 ;
陈锐 ;
班若愚 .
金融研究, 2016, (02) :154-162
[9]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J].
李淑锦 ;
张小龙 .
金融论坛, 2015, 20 (12) :25-33
[10]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裘翔 ;
周强龙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