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灵台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埋藏学

被引:14
作者
张云翔
弓虎军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系
[3] 西安
[4]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5]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化石埋藏学; 上新世; 红粘土; 甘肃灵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87 [哺乳纲];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灵台任家坡动物群年龄组成以老年、幼年个体为主 ,显示动物正常死亡条件下的骨骼富集积累过程。由于动物死亡与掩埋之间时限的长短不同导致个体间风化痕迹、关节分解、破损程度不同。化石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及分选性 ,经过季节性水流短距离搬运和较弱的分选作用。化石的埋藏特点与泛滥平原骨骼富集有较多的相似性 ,但沉积物组成差别很大 ,暗示中国红粘土物源的特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及其构造意义 [J].
宋友桂 ;
方小敏 ;
李吉均 ;
安芷生 ;
杨东 ;
吕连清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57-463
[3]   甘肃灵台上新世晚期红粘土中的哺乳动物化石 [J].
张云翔 ;
孙东怀 ;
安芷生 ;
薛祥煦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9, (03) :190-199
[4]   黄河中游水系的阶地发育时代 [J].
岳乐平 ;
雷祥义 ;
屈红军 .
地质论评, 1997, (02) :186-192
[5]  
Taph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Longjiagou Hipparion Fauna and genesis of 'Hipparion red clay' in Wudu County, Gansu Province[J]. 张云翔 ,薛祥煦.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6(03)
[6]   中国陆相新第三系的初步划分与对比 [J].
李传夔 ;
吴文裕 ;
邱铸鼎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4, (03) :163-17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