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新闻传播主体的法律性质:ICP还是ISP——兼与《算法推荐新闻的法律透视》一文商榷

被引:14
作者
罗斌 [1 ]
宋素红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算法推荐; 新闻传播; ICP; ISP; 避风港规则;
D O I
10.16057/j.cnki.31-1171/g2.2019.06.007
中图分类号
G210.7 [新闻工作自动化、网络化];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算法新闻传播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能够与其传播行为法律性质对应的概念即ICP或ISP,而不能以"出版者"、"发行者"、"传播者"或"转载者"进行界定。算法新闻推荐主体对新闻来源的内容进行改动,以及其删除新闻来源网页上的广告、增添自己的广告和评论等行为,超越了ISP的本分,兼具ICP功能。新闻聚合平台APP的WAP转码中,将他人作品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构成对作品的提供;而其用户协议中的广泛、垄断性授权,使自己成为内容提供者即ICP。"避风港规则"适用的前提是网络用户未经许可上传作品或其他信息,作为ICP的算法新闻推荐主体不适用该规则,且在人格权领域也不存在该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算法推荐新闻的法律透视 [J].
刘文杰 .
新闻记者, 2019, (02) :22-29
[3]   “今日头条”的技术逻辑:网络爬虫+矩阵筛选 [J].
王成军 .
传媒评论, 2015, (10) :34-37
[4]   产权话语、新闻生产与创新竞争——评“今日头条”事件 [J].
戴昕 .
科技与法律, 2015, (02) :412-432
[5]   “今日头条”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J].
王迁 .
中国版权, 2014, (04) :5-10
[7]   加框链接的著作权法规制 [J].
崔国斌 .
政治与法律, 2014, (05) :74-93
[8]   “避风港规则”扩张适用网络人格权保护之困境与消解——兼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之完善 [J].
陈昶屹 .
人民司法, 2012, (01) :80-86
[9]   避风港规则:法律移植的败笔 [J].
刘晓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4) :72-75
[10]   无线应用协议WAP及其在移动终端的开发 [J].
陈建峡 ;
张杰 ;
范欢 .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4)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