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

被引:163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风险刑法; 刑法谦抑主义;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1.04.018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晚近以来,"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日益成为学者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与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但是,对于什么是"风险社会"、什么是"风险刑法",特别是对于什么是"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中的"风险"以及"风险刑法"与传统刑法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国刑法在规制社会风险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等基本理论问题,大多数学者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正是由于对上述基本理论问题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学者们在论述与"风险刑法"相关的问题时基本上都是自说自话,根本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对话,也无法提出颇具新意的关于我国刑法制度改革的建设性意见。为了尽可能统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刑法学理论,以指导和解释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我国部分刑法学专家就"社会风险与刑法规制:‘风险刑法’理论之反思"展开笔谈。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权无需根基 [J].
约瑟夫拉兹 ;
岳林 ;
章永乐 .
中外法学, 2010, 22 (03) :367-379
[2]  
日本刑法学中的谦抑主义之考察[J]. 刘淑珺.刑事法评论. 2008(01)
[3]   法治时代的危险、风险与和谐——德国著名法学家、波恩大学法学院院长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3) :25-37
[4]   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 [J].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3) :38-41
[5]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1) :44-55
[6]   “9·11”事件后的全球风险社会 [J].
乌尔里希·贝克 ;
王武龙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2) :70-83
[7]  
立法者的科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英) 哈孔森, 2010
[8]  
刑法论丛[M]. 法律出版社 , 赵秉志, 2008
[9]  
刑法论丛[M]. 法律出版社 , 赵秉志, 2007
[10]  
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薛晓源,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