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仁者”——跨文化哲学视域中的persona概念

被引:4
作者
张任之
机构
[1] 中山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人格; 仁者; 自身意识; 现象学;
D O I
10.13624/j.cnki.jgupss.2019.03.003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人格"是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的核心概念,但也是思想史上最不清楚的概念之一。从西方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经验论、唯理论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人格"概念的意涵在"道德哲学(伦理学)""存在论"和"认识论"这三个基本的维度上不断获得丰富。"人格"最初进入汉语思想界,首先得到关注的主要是其道德哲学或实践哲学的层面,这完全符合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基本实情,也符合于中国思想传统的大方向,即对实践维度的强调。当代出现的"仁者"这一译名就是将此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的一个新尝试。总体来看,汉语学界对于"人格"本身的研究始终还是一项有待继续的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应用伦理研究.[M].崔延强;甘绍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M].张任之.商务印书馆.2014,
[4]  
社会学与人类学.[M].(法) 莫斯 (Mauss;M.)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5]  
理性与民主.[M].张东荪; 著.岳麓书社.2010,
[6]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M].(古罗马) 西塞罗 (Cicero;M.T.) ; 著.商务印书馆.2004,
[7]  
社会学与人类学.[M].(法)马塞尔·毛斯(MarcelMauss)著;佘碧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8]  
论义务.[M].(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9]  
Zur Geschichte des Wortes Person.[J].Adolf Trendelenburg;Rudolf Eucken.Kant-Studien.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