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54
作者
王淑佳 [1 ,2 ]
孙九霞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 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研究模型; 评价体系; 影响因素; 区域保护水平; 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7 [];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705 ; 083302 ;
摘要
本文在理论层面构建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模型,并以西南地区为例,分析宏观视角下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模型涵盖评价体系和影响因素两个子模型。评价体系模型包含从宏观到微观的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整体保护水平和单一属性3个层次,其中整体保护水平分为宏观区域和微观社区两个亚层,保存率和分布密度是评价区域保护水平的简易方法;影响因素模型包含基于时间、空间和类型划分的两类基本分析模型。(2)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呈现显著空间分异,在行政区划边界地区形成5个热点集聚区,丽江市传统村落保存率最高,黔东南州分布密度最高。(3)影响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宏观保护水平的地理区位因素为海拔、水系、中心城市和交通干道。经济社会因素中,非遗规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交通建设、交通流动和非遗规模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空间分异,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对于区域保护水平无显著影响。本文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理论体系由个案向整体、由微观向宏观、由零散向系统、由单一向多元方法的推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9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中国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 [J].
王淑佳 ;
孙九霞 .
地理学报, 2021, 76 (04) :921-938
[2]   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测度及其资源价值——以苏南传统村落为例 [J].
陈晓艳 ;
黄睿 ;
洪学婷 ;
胡小海 ;
李东晔 ;
沈伟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 (07) :1602-1616
[3]   传统村落活态性定量评价研究 [J].
邹君 ;
陈菡 ;
黄文容 ;
刘沛林 .
地理科学, 2020, 40 (06) :908-917
[4]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J].
高楠 ;
邬超 ;
白凯 ;
马耀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04) :97-107
[5]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 [J].
刘春腊 ;
徐美 ;
刘沛林 ;
曾凡超 .
地理学报, 2020, 75 (02) :382-397
[6]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 [J].
汪德根 ;
吕庆月 ;
吴永发 ;
范子祺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9) :1864-1885
[7]  
贵州石漠化区布依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J]. 张元博,黄宗胜,陈旋,郭小兰,冯微微,刘逸夫,庞敏,方银.应用生态学报. 2019(09)
[8]   苏南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及特征研究——基于苏州12个传统村落的调查 [J].
王勇 ;
周雪 ;
李广斌 .
地理研究, 2019, 38 (06) :1311-1321
[10]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影响因子研究 [J].
邹君 ;
朱倩 ;
刘沛林 .
经济地理, 2018, 38 (12) :21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