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场域”:“媒介”意义的非现代阐释

被引:52
作者
钱佳湧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媒介; 媒介化; 行动场域; 实践转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实证主义的传播学将"媒介"与大众传媒划等号,并视之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而麦克卢汉以降,包括德布雷在内的诸多学者对"媒介"的定义则要宽泛许多。同时,媒介也不仅是一种中性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图底。对"媒介"的认识发生变化是理解传播与"媒介"的基点从社会、国家如何对个体施加控制转移到人如何"在世存有"这一根本性的变化造成的。"媒介"可重新界定为"容纳"人、技术、权力、资本、文化等不同要素的"行动场域"。"媒介化"则是不同要素在"媒介"这一"行动场域"之中彼此汇集、互嵌的行动过程。"媒介"既非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之中性的"工具",也不是一种先验的、制度性的要素,其意义在于为不同传播要素间的互嵌和转换提供了丰富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0+126 +12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D].黄若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01
[2]   Conceptualizing Mediatization: Contexts, Traditions, Arguments [J].
Couldry, Nick ;
Hepp, Andreas .
COMMUNICATION THEORY, 2013, 23 (03) :191-202
[3]  
On Interobjectivity.[J].Bruno Latour.Mind; Culture; and Activity.1996, 4
[5]   尼克·库尔德利:媒介研究的“实践范式”转向 [J].
齐爱军 .
山东社会科学, 2017, (01) :151-155+192
[7]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 [J].
孙玮 .
学术月刊, 2015, 47 (12) :5-18
[8]   媒介化:社会变迁中媒介的角色 [J].
施蒂格夏瓦 ;
刘君 ;
范伊馨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8 (05) :59-69
[10]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 [J].
孙玮 .
新闻大学 , 2012, (02)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