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 条
旅游发展对古村落村民公民性建构的影响——以开平古碉楼群为例
被引:12
作者:
庄晓平
[1
]
尹书华
[2
]
朱竑
[3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
[2]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3]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公民性;
建构;
文化遗产地;
道德地理学;
开平碉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中国古村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微社会,但当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得到旅游开发后,新的经济方式的介入以及大量游客的进入,对古村落村民的思想、生活等产生了重大冲击。研究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群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不同,所在地村民呈现出公民性的差异。研究借助所建构的"公民性"指标,在证明旅游作为3个已开发古村落的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情况下,指出旅游开发越充分的古村落,村民的公民性越强。从而揭示出旅游作为一种改变古村落经济模式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3个地理位置毗邻、治理模式一致、风土民情相似的古村落中,因其发展带来了"公民性"普世伦理的出现。该研究回答了"公民性"这一普世的人类文明标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价值层面或对中国尚显薄弱的道德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571 / 1585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