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对古村落村民公民性建构的影响——以开平古碉楼群为例

被引:12
作者
庄晓平 [1 ]
尹书华 [2 ]
朱竑 [3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
[2]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3]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公民性; 建构; 文化遗产地; 道德地理学; 开平碉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中国古村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微社会,但当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得到旅游开发后,新的经济方式的介入以及大量游客的进入,对古村落村民的思想、生活等产生了重大冲击。研究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群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不同,所在地村民呈现出公民性的差异。研究借助所建构的"公民性"指标,在证明旅游作为3个已开发古村落的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情况下,指出旅游开发越充分的古村落,村民的公民性越强。从而揭示出旅游作为一种改变古村落经济模式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3个地理位置毗邻、治理模式一致、风土民情相似的古村落中,因其发展带来了"公民性"普世伦理的出现。该研究回答了"公民性"这一普世的人类文明标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价值层面或对中国尚显薄弱的道德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571 / 158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居民旅游感知实证比较研究之制度伦理分析——以世界遗产地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J].
庄晓平 ;
朱竑 ;
邓素球 .
旅游学刊, 2012, 27 (03) :18-26
[2]   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论析 [J].
冯留建 .
云南社会科学 , 2011, (02) :10-14
[3]   公民意识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王卓 ;
吴迪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4) :124-130
[4]   当代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测量初探 [J].
杨宜音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54-68+243
[5]   论转型期我国的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 [J].
张砚秋 .
理论月刊, 2007, (11) :186-188
[6]   公民意识与构建和谐社会 [J].
王岩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7, (02) :97-99
[7]   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 [J].
魏健馨 .
政治与法律, 2004, (01) :32-38
[8]   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 [J].
姜涌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4) :82-87
[9]   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 [J].
宋杉歧 .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1) :14-17
[10]   论公民和公民意识 [J].
童怀宇 .
唯实, 2000, (03)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