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佳”的价值判断者:区县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的利益相关主体分析

被引:68
作者
吴建南
阎波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绩效评价; 利益相关者; 价值判断; 评价机制;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06.04.008
中图分类号
D67 [地方政治];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政府组织绩效评价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是评价机制,即如何才能对绩效进行尽可能客观的价值判断。本文从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入手,围绕“谁是最佳的评价者”针对区县政府绩效的评价主体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评价主体应该遵循的原则性规范,构建了最佳评价者的选择模型。分析表明,公众作为区县以下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接受者,和当地政府的利益相关性强,信息渠道不畅、评价成本高昂,存在评价偏好;政府组织存在自我认同倾向,尽管信息便利但人为增加的评价成本难以控制;人大组织较公众更为理性,但由于评价独立性较差而难以准确评价;学术研究组织相对前几种评价主体而言,准确性占优,效用性强于公众,成本低于公众和政府,可以算是相对而言的“最佳”评价主体。据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影响政府绩效评价客观性的诸多因素以及不同的评价机制,为提升现实绩效评价的客观性打下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3+58+64 +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测量公众心中的绩效:顾客满意度指数在公共部门的分析应用 [J].
吴建南 ;
庄秋爽 .
管理评论, 2005, (05) :53-57
[2]   政府绩效:理论诠释、实践分析与行动策略 [J].
吴建南 ;
阎波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31-40
[3]   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及其通用指标体系构建 [J].
吴建南 ;
李贵宁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25-31
[4]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模式 [J].
陈维政 ;
吴继红 ;
任佩瑜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7) :57-63
[5]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 [J].
贾生华 ;
陈宏辉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 (05) :13-18
[6]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生产绩效的综合测评体系 [J].
孙璐 ;
刘军琦 ;
罗丁 .
经济体制改革, 2001, (02) :106-108
[7]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 [J].
孙冬生 .
学海, 1999, (03) :94-98
[8]   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 [J].
吴学锋 ;
舒运祥 ;
潘宝家 ;
陈锡珠 ;
经重岗 .
党政论坛, 1995, (04) :26-30
[9]   县(市)委书记要站到最佳位置 [J].
吴汉 .
党建研究, 1994, (10) :28-29
[10]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张小玲.浙江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