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精神与科学生活方式的构建——从“以人为本”的消费观谈起

被引:4
作者
方心清
机构
[1]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研究员
关键词
道德精神; 生活方式; 消费观念; 以人为本;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5.01.028
中图分类号
C913.3 [生活与消费];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认为,从个人生活方式看,真正的“以人为本”中应当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一个符合人类、自然延续发展需要的“可持续”观念。今天,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急速到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在变,多元化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危机,心理状态的分解,个体自我价值与外部表现价值的分裂,行为与道德观的分离,情感、欲望与信念的分裂。这一系列的因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向我们的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能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就有一个价值观的追求和道德精神的引导问题,有一个精神需求与生活方式相匹配的问题,即科学生活方式的构建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生活方式的理论魅力与学科建构——生活方式研究的过去与未来20年 [J].
王雅林 .
江苏社会科学, 2003, (03) :57-62
[2]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 [J].
程立显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3) :34-42
[3]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 暨南大学出版社 , 茅于轼著, 2003
[4]  
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M]. 三联书店 , 张曙光著, 2001
[5]  
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小锡主编, 1998
[6]  
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景[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雅林著, 1997
[7]  
走出困境[M]. 华岳文艺出版社 , (美)鲍伊尔著, 1989
[8]  
有闲阶级论[M]. 商务印书馆 , (美)凡勃伦(ThorsteinVeblen)著,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