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16
作者
曾宪容
刘鸣
吴滨
张世洪
饶萍
吴景芬
温天明
李林
刘军
刘福友
伍雪英
杨友松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灸科,成都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都市医院神经内科,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都现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都,成都,成都,成都
关键词
脑缺血; 脑血管意外;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针刺能否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了解其安全性,探索在目前国情下进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关于针刺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来自成都市六家市级以上医院的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非针刺组。针刺组49例,接受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和常规治疗(即对症、支持及防治并发症等治疗);非针刺组52例,接受常规治疗。主要疗效判定指标:(1)随访期末死亡/残障率;(2)随访期末死亡/远期住院率。次要疗效判定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2)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两组病例入选时基线资料可比性好(P>0.05);(2)6个月随访时针刺组死亡/残障率、死亡/远期住院率的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2、0.49-1.73;0.73、0.51-1.05;差异无显著意义;(3)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组略优于非针刺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t=1.04.P>0.05);(4)针刺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5)失访率低,6个月随访率达95.05%。结论 由于样本量有限,尚不能证明针刺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远期住院率是否优于对照组,但显示针刺治疗是安全的。在现有条件下失访率不超过5%,本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是可行的。因此,进一步完成主试验以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脑卒中临床试验疗效判定现状及趋势 [J].
吴波 ;
刘鸣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03) :52-54
[2]   新知识:临床试验中的意向处理分析 [J].
刘鸣 ;
张世洪 .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1, (04) :223-224
[3]   我国神经疾病防治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现状的初步分析 [J].
何俐 ;
韩钊 ;
刘鸣 ;
徐严明 ;
张乐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02) :27-28
[4]   督脉穴位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作用 [J].
金竹青 ;
顾法隆 ;
陈汝兴 ;
程介士 .
针刺研究, 1999, (01) :5-7
[5]   针灸临床研究进展概述 [J].
石学敏 .
针刺研究, 1998, (02) :85-90
[6]   颈部针刺治疗急性期脑梗塞95例 [J].
陈松清 ;
王一萍 ;
李怡新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1997, (04) :161-163
[7]   不同部位脑梗塞针刺效应比较 [J].
段国俊,唐强,张春英,杨宇,张波 .
中国针灸 , 1997, (10) :591-593+641
[8]   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学术经验 [J].
李力 .
上海针灸杂志, 1994, (02) :49-50
[9]  
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石学敏主编, 1998
[10]   Acupuncture wins BMA approval [J].
Silvert, M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0, 321 (7252)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