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碳排放峰值承诺的贸易开放政策——中国贸易开放环境效应与碳泄露存在性实证检验

被引:13
作者
张云 [1 ]
唐海燕 [2 ]
机构
[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转型经济与环境金融研究所
[2]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贸易开放; 碳泄露;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5.07.008
中图分类号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中国承诺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排放增长"天花板"的量化确定与必然的产业调整强化了中国贸易排放效应和碳泄露问题的重要性。本文推导开放经济体SRIO模型,测算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来计算中国工业行业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并作图对比高低碳行业贸易开放与碳排放的关系;然后基于2000-2011年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回归分析不同行业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与碳泄露问题,并加入职工人数、研发强度、经济活动强度等控制变量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行业整体和低净出口隐合碳行业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但高净出口隐含碳行业未出现倒"U"型的EKC;低净出口隐含碳行业对外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而高净出口隐含碳行业贸易开放则加剧了环境污染,从工业行业整体看,外贸开放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同时弹性值差异说明高净出口隐含碳行业对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制约了工业行业整体的环境改善效果。本文引入贸易开放与工业增加值交叉项检验工业行业碳泄露问题,发现低净出口隐含碳行业和工业行业整体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没有出现碳泄露现象,但是高净出口隐含碳行业的碳泄露问题回归结果不能得到确认;通过构建虚拟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行业可能存在"污染天堂"效应。我国需要充分发挥贸易开放与环境效应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注重经济新常态下结构性环境规制;改善人力资本占比结构,实现减排路径从产业结构优化延伸至技术创新,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获取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所需的碳排放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EKC假说的分析 [J].
邹庆 ;
陈迅 ;
吕俊娜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 (09) :89-97
[2]   基于要素流动的环境规制贸易效应与政策研究——TPP《环境合作协议》的启示 [J].
李秀珍 ;
林基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4, 16 (03) :103-112
[3]   开放经济下单边碳减排措施加剧全球碳排放吗——对碳泄漏问题的一个综述 [J].
马翠萍 ;
史丹 .
国际经贸探索, 2014, 30 (05) :4-15
[4]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研究——基于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苑立波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 29 (05) :8-14
[5]  
国际贸易、碳泄漏与制造业CO2排放[J]. 傅京燕,张春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3)
[6]   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J].
彭水军 ;
张文城 ;
曹毅 .
国际贸易问题, 2013, (08) :119-132
[7]  
国际贸易对污染-收入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家SO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J]. 王奇,刘巧玲,刘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4)
[8]   贸易开放度、经济增长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 [J].
马颖 ;
李静 ;
余官胜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09) :96-107
[9]   贸易开放度、外部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非线性STR模型的分析 [J].
赵进文 ;
丁林涛 .
世界经济, 2012, 35 (09) :61-83
[10]   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国内CO排放与影响因素——基于结构分解的跨期对比分析 [J].
张云 ;
杨来科 .
世界经济研究, 2012, (07) :29-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