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被引:42
作者
王璐瑶 [1 ,2 ]
陈劲 [3 ,2 ]
曲冠楠 [3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2]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3]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工科; 人才培养; 生态系统;
D O I
10.13316/j.cnki.jhem.20190505.00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提升带来机遇,也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新的方向、要求与挑战。为把握新方向、响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我国应构建以新工科教育为核心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进而弥补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短板,即以四维复合能力培养模型为范式,以协同共演的生态系统观为框架,搭建与外界互通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我国应以此为依托,培养具有扎实工程科学基础、掌握工程设计技能、具备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拥有家国情怀与使命意识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改革开放40年: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向 [J].
刘进 ;
陈劲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20 (05) :62-67
[2]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联通:要义、角色与路径 [J].
朱以财 ;
刘志民 .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 (05) :8-14+46
[3]   整合式创新:基于东方智慧的新兴创新范式 [J].
陈劲 ;
尹西明 ;
梅亮 .
技术经济, 2017, (12) :1-10+29
[4]   工科何以而新 [J].
李培根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4) :1-4+15
[5]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 [J].
林健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 (02) :26-35
[6]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17
[7]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 2003
[8]  
一般系统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冯·贝塔朗菲(VonBertalanffy,L.)著, 1987
[9]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Frontiers on Advantage[J] . Ronald S. Burt,Martin Kilduff,Stefano Tasselli.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2013 (1)
[10]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J] . Michael T. Hannan,John Freema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197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