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朱再昱 [1 ]
陈美球 [2 ]
吕添贵 [2 ]
李风琦 [3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
[2]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
[3] 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鄱阳湖流域;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建立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关键环节。在介绍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经验,测算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依据和标准,探讨生态补偿机制主体与客体,以及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并充分调动社会补偿作用,建立相对完备的生态补偿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6+90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东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李群.西北民族大学.2007, 07
[2]  
超越与保守.[M].吕忠梅主持;.法律出版社.2003,
[3]  
环境法总论.[M].陈慈阳;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 [J].
阮本清 ;
许凤冉 ;
张春玲 .
水利学报, 2008, (10) :1220-1225
[5]   赣江源(瑞金市)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科学考察与分析 [J].
曾赣林 ;
宋祥兰 ;
宋瑞萍 .
江西林业科技, 2008, (02) :26-29
[6]   西部流域源头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J].
陈兆开 ;
施国庆 ;
毛春梅 ;
李世涌 .
软科学, 2007, (06) :90-93
[8]   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的几点认识 [J].
王金南 ;
万军 ;
张惠远 .
环境保护, 2006, (19) :24-28
[9]   对我国生态补偿的立法构想 [J].
李爱年 ;
刘旭芳 .
生态环境, 2006, (01) :194-197
[10]   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 [J].
郑海霞 ;
张陆彪 .
环境保护, 2006, (01) :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