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与Theil系数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16
作者
乔旭宁 [1 ,2 ]
杨娅琳 [1 ]
杨永菊 [1 ]
冯德显 [3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土地经济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3]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DPSIR模型; 熵权法; Theil系数;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其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引入Theil系数对其进行空间解构,结果表明:1)河南省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且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94.44%,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的达到了1/3;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鹤壁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2)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性是由区内和区际差异共同造成的,二者贡献率相当,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原城市群是区内和区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黄淮海地区的贡献率最低;3)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响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是决定性因子;驱动力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小;基于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组合情况,将其划分为压力约束型、驱动力引领型、压力支撑型、压力状态综合型及多因素共同驱动型5种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28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J].
吴国琴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4) :95-98
[2]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预测 [J].
韩美 ;
杜焕 ;
张翠 ;
李高伟 ;
史丽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7) :154-160
[3]   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J].
曾鹏 ;
毕超 .
华东经济管理, 2015, 29 (05) :63-68
[4]   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J].
李刚 ;
卢晓宁 ;
边金虎 ;
李爱农 ;
雷光斌 ;
南希 ;
姜琳 .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01) :262-268+331
[5]   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J].
黄洵 ;
黄民生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1) :38-47
[6]   河南省区域发展协调度评价 [J].
乔旭宁 ;
张婷 ;
安春华 ;
冯德显 ;
马晓哲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3) :33-38
[7]   基于DPSIR模型的成都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J].
魏君仙 ;
罗文峰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 (02) :184-187+190
[8]   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李玉照 ;
刘永 ;
颜小品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6) :971-981
[9]   中国主要城市低碳化发展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J].
张旺 ;
赵先超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4) :11-16+71
[10]   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 [J].
肖建红 ;
于庆东 ;
刘康 ;
陈东景 ;
陈娟 ;
肖江南 .
地理学报, 2011, 66 (06) :84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