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被引:16
作者
唐志鹏 [1 ,2 ]
邓志国 [3 ]
刘红光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4]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产链; 区域; 投入产出; 前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 后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经济距离.关联反映产业之间联系程度的紧密,经济距离反映产业之间中间生产环节的多少.本文结合投入产出关联度和APL模型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创建了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包括前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和后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并采用1997—2007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电力热力业作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初始投入的上游产业来看,1997—2007年在中国8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之间,呈现出采选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从最终需求的下游产业来看,1997年重工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2002年则增加了建筑业与电力热力业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2007年除了京津区域的建筑业与北部沿海区域的电力热力业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外,其余均为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1997—2007年8大区域中电力热力业上下游生产链在区域内的能源经济联系比区域间更紧密.受空间成本的影响,绝大多数区域的能源对外联系仍以相邻区域为主导.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减排效果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唐志鹏 ;
范晓梅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0, (03) :129-135
[2]   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测度 [J].
唐志鹏 ;
刘卫东 ;
刘红光 .
中国软科学, 2010, (03) :103-110
[3]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中国部门生产链平均能耗 [J].
唐志鹏 ;
刘卫东 ;
刘红光 ;
陈锡康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6) :919-925
[4]   中国部门生产链演化趋势及动态影响分析 [J].
邓志国 ;
陈锡康 .
运筹与管理, 2009, 18 (05) :19-23
[5]   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方法与指标 [J].
潘文卿 ;
刘起运 .
统计研究, 2004, (10) :47-51
[6]  
中国2007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编制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刘卫东, 2012
[7]  
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亚雄,赵坤著, 2006
[8]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国家信息中心编, 2005
[9]  
投入产出分析[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钟契夫主编, 1993
[10]  
Spillovers, Linkages and Technical Change[J] . Edward N. Wolff.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