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极化到公众极化:极化研究的进路与转向

被引:81
作者
夏倩芳
原永涛
机构
[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群体极化; 公众舆论; 社交媒体; 非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群体极化理论表明,群体的观点和态度比个体更趋向极端化。社会心理学研究确证了群体极化现象的普遍性,并指明该现象的关键形成机制在于群体互动过程。当代政治学研究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互动过程,将导致以心理群体或舆论群体形式存在的社会公众的意见极化。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技术属性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选择性信息接触和社会背书构成了两种基本的解释机制。极化理论使得一个以社会公众为着眼点、以群体互动为表征的分析框架成为可能,对公众舆论、政治传播等研究领域的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32+126 +126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水平.[M].(比) 杜瓦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自我归类论.[M].(澳) 特纳; 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社会表征.[M].(法) 莫斯科维奇;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如何理解中国人.[M].杨中芳;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  
民主四讲.[M].王绍光;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6]  
情感社会学.[M].(美) 特纳 (Turner;J.H.) ; (美) 斯戴兹 (Stets;J.E.)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群体过程.[M].(英) 布朗 (Brown;R.) ;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  
传播与社会影响.[M].(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GabrielTarde)著;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网络共和国.[M].(美)凯斯·桑斯坦(CassSunstein)著;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0]  
群氓的时代.[M].(法)塞奇·莫斯科维奇(MonsieurSergeMoscovici)著;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