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李宝霞
机构:
[1] 天津市武清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来源: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尿激酶;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1 [短暂性脑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104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 h检测2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内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ACI)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内TIA发作次数和ACI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溶栓治疗后6 h观察组患者PT、APTT、DD和tPA显著升高(P<0.05),而PAI、FIB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溶栓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APTT、DD和tPA显著升高(P<0.05),而PAI显著降低(P<0.05);但溶栓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治疗后24 h患者DD和tPA显著低于治疗后6 h(P<0.05),但PAI和FIB显著高于治疗后6 h(P<0.05)。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6 h PT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 PT和APTT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与溶栓治疗后6 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凝血活性,提高纤溶活性,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ACI发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2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