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性状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42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都市连绵区; 性状特征; 形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近年来 ,长江三角洲除继续保持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外 ,城市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 ,以上海为中心 ,形成一批经济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高、投资环境优越的城市群。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 ,向巨型大都市连绵区发展。从世界大都市连绵区的发展趋势出发 ,概要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认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由中心城市、城市发展轴线和次级城市群及其腹地构成 ,已形成 5个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 ;区内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化 ,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现代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概括起来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权力层层下放 ;2行政区划调整 ;3投资主体多元化 ;4市场建设与乡镇和个体企业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M].虞孝感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
[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M].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3]  
长江三角洲水土资源与区域发展.[M].佘之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4]  
江苏统计年鉴.[M].江苏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5]  
浙江统计年鉴.[M].浙江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6]  
长江—二十一世纪的发展.[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测绘出版社.1995,
[7]  
上海统计年鉴.[M].上海市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8]  
中国的三大三角洲.[M].任美锷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土与区域规划研究.[M].虞孝感等著;.科学出版社.1993,
[10]  
三角洲国土开发.[M].曾尊固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