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提高的非均衡性——以社会化小农为分析视角

被引:13
作者
徐勇 [1 ]
林冠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2]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 农户; 生产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减一增"的状况,即耕地减少和务农人口减少与农业产量增加,其重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家庭经营,但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愈来愈多的社会化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今的农业生产已改变传统格局,成为一个跨产业、跨地域、跨家庭的行业。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成为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但这种外部性对于农民经营的实力没有带来实质性变化。农民经营能力与农业生产能力的增长不是呈正比的,与农业生产能力增长相比,农民经营能力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的脆弱性日益明显。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的不同步,给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能力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生产能力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中国农村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徐勇, 2008
[3]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 中华书局 , (美)黄宗智著, 2000
[4]  
大同市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45%. 大同日报 . 2011
[5]  
土地是农民最大社会保障流转不能强迫. 温家宝. 新京报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