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的模型、类型与选择

被引:18
作者
邓大才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模型; 类型; 战略性粮食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粮食安全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学术界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缺乏类型学研究和模型建构,更没有将粮食安全置于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研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主要受耕地数量、农民种植行为以及技术这三大因素约束,根据三大因素的不同组合及粮食安全的性质,可以将粮食安全分为四类:战术性粮食安全、战备性粮食安全、战略性粮食安全及贸易性粮食安全。同时三大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初期一般以战术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在工业化、城市化中期以战备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在工业化、城市化后期以战略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在后工业化、城市化成熟时期可以选择贸易性粮食安全为主导。前三个时期也可以将贸易性粮食安全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安全保障。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资源条件和农民的种植动机,目前应该选择安全成本最低的战略性粮食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粮食安全:耕地、贸易、技术与条件——改革开放30年粮食安全保障的途径研究 [J].
邓大才 .
财经问题研究, 2010, (02) :3-7
[2]   从公共管理看粮食安全的属性 [J].
李健成 .
中国粮食经济, 2008, (09) :14-15
[3]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J].
高帆 .
江海学刊, 2005, (05) :82-88
[4]   粮食安全的三层内涵 [J].
翟虎渠 .
瞭望新闻周刊, 2004, (13) :60-60
[5]   粮食安全新内涵与中国粮食安全态势分析 [J].
马爱锄 ;
杨改河 ;
黑亮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