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被引:59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韩郁菁
桑隆康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
关键词
岩石学; 矿物化学; 地质年代; PTt轨迹;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榴辉岩可分成低温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超高压榴辉岩分布于前寒武纪的大别、东海、胶东和胶南变质杂岩之中,低温高压榴辉岩分布于中晚元古代的红安群、松宿群和苏家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在大别山地区,超高压榴辉岩、高压榴辉岩,以及绿帘-蓝片岩成带状,从北到南依次平行于造山带展布。(2)大别山地区的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是:450-550℃,1.4-1.6GPa。超高压榴辉岩变质条件是:650-870℃,>2.7-2.9GPa,苏鲁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是820-1000℃,>2,8-3.1GPa,榴辉岩的形成温度从西向东逐渐升高。(3)榴辉岩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或绿帘-蓝片岩相→绿片岩相5期变质作用。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变质作用为缓慢升温显著增压过程,退变质作用早期为近等温迅速降压过程,中期具近等压降温特征,晚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4)大别-苏鲁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夹持于华北与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2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岛榴辉岩相变质古洋壳的特征及其成因 [J].
韩宗珠 ;
武心尧 ;
姚春明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2, (04) :81-89
[2]   山东荣城大疃榴辉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J].
叶凯 ;
徐平 .
岩石学报, 1992, (01) :27-39+104
[3]   安徽岳西地区的含白云石柯石英榴辉岩 [J].
张泽明 .
岩石学报, 1992, (01) :97-102
[4]   鲁东南莒南县一带榴辉岩的特征 [J].
张希道 ;
陈允福 ;
王桂枝 .
岩石学报, 1992, (01) :40-49+105
[5]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带榴辉岩的特征和变质作用 [J].
张勇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岩石学报, 1991, (03) :1-13+99
[6]   大别山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J].
杨森楠 ;
吴鉴 ;
杨学忠 ;
陆中旦 .
地球科学, 1983, (03) :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