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权利间接效力理论批判

被引:36
作者
李海平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基本权利效力; 民法概括条款; 私法自治; 社会公权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基本权利间接效力理论在法律适用、实践后果、理论逻辑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法律适用上,该理论宣称基本权利仅仅间接适用于私人领域,实质上是在民法概括条款"包装"下的变相直接适用。在实践后果上,该理论将本来约束国家权力的基本权利适用于私人之间,对私人自治构成较大威胁。在理论逻辑上,该理论认为人的尊严的客观价值专属于宪法,忽视了人的尊严乃是整个法律秩序的共同准则。对公私法二元结构的偏离,则是该理论的根本问题所在。引入社会公权力概念,确立基本权利对社会公权力的直接效力理论,是解决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问题的有效途径。宪法学研究应当认真对待社会公权力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本权利与私法 [J].
克劳斯-威尔海姆·卡纳里斯 ;
曾韬 ;
曹昱晨 .
比较法研究, 2015, (01) :171-195
[2]   德、美两国宪法私法效力之比较 [J].
钱福臣 .
求是学刊, 2013, 40 (01) :111-118
[3]   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 [J].
张千帆 .
比较法研究, 2004, (02) :1-18
[4]  
基本权利在私法上效力的展开以当代中国为背景[J]. 张翔.中外法学. 2003 (05)
[5]  
德国宪法案例选释[M]. 法律出版社 , 张翔, 2012
[6]  
柏拉图全集[M]. 人民出版社[(古希腊)柏拉图(Platon)著], 2003
[7]  
公法与私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美浓部达吉著, 2003
[8]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陈新民著, 2001
[9]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尔斯(Rawl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