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错配、修复与完善

被引:15
作者
林慰曾 [1 ,2 ]
施心德 [3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2] 威廉玛丽学院
[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惠安县支行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消费金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错配; 信用修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展失范、加剧金融风险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信用错配。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错配主要表现为信用高配和信用低配两种形式,其现实矛盾衍化出金融普惠与主体自利、次级客户与高额授信、有限体量与巨额风险、应然对策与实然出路相互冲突的悖论,因此,有必要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修复。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修复的关键在于匡正市场主体间的信息缺失、信息不对称与信息欺诈,从而摆脱逆向选择,实现信息的相对对称,实现适度授信、科学授信、合规授信的目标。完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制度,可从征信、评信、用信等方面着手,扩大征信市场信息存量,坚持公共征信与市场征信并行的模式;发挥信息工具的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优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互联网消费金融"黑名单"的披露与共享机制,逐步打破市场"信息孤岛"。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挑战与对策 [J].
鄂春林 .
南方金融, 2018, (03) :85-92
[2]   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 [J].
马德功 ;
韩喜昆 ;
赵新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7 (09) :19-27
[3]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 [J].
黎来芳 ;
牛尊 .
宏观经济管理, 2017, (01) :52-54+68
[4]   中国普惠金融的囚徒困境及法律制度创新的路径解析 [J].
黎四奇 .
现代法学, 2016, 38 (05) :93-103
[5]   大数据对传统法治的挑战与立法回应 [J].
宋志红 .
经济研究参考, 2016, (10) :26-34
[6]   金融消费者保护:信息不对称、双重道德风险的防范 [J].
崔金珍 ;
邓露露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9 (06) :156-160
[7]   论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 [J].
杨东 .
法学家, 2014, (05) :64-76+177
[8]   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人”思想比较研究 [J].
杨戈 ;
杨玉生 .
经济纵横, 2011, (06) :18-23
[9]   国外个人征信体系比较及启示 [J].
王博 ;
何丽君 .
征信, 2011, 29 (02)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