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被引:66
作者
苏桂武
高庆华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学技术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北京,科学技术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北京,北京
关键词
自然灾害风险; 风险分析; 成因性要素; 影响性要素; 描述性要素; 评判性要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灾害风险是由风险源、风险载体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等 3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不能确切把握且不愿接受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灾害系统状态。因此 ,用系统学理念来研究灾害风险就需要从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影响性要素、描述性要素和评判性要素 4个方面入手逐步地加以系统分析。文章认为 ,风险源及其危险性、风险载体及其脆弱性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及其防减灾有效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 ,这些要素首先决定了灾害风险是否存在 ,然后影响灾害风险的类型、特点和大小 ;风险载体的“价值”属性、讨论问题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影响性要素 ,这些要素虽然不是决定灾害风险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 ,但却对灾害风险的形式、特点和大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 ,从发生学角度 ,在理论上对灾害风险的完整描述应是以上述这 6类要素为变量的某种 6维多变量函数 ;但在具体工作中 ,一般用类型、特点和大小等来刻画灾害风险即可满足实际的风险管理需要。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灾害风险的评判性要素—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 ,认为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是正确评价风险和制定对策以便合理调控风险的基本参照。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M].邓楠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2]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的进展.[M].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著;.海洋出版社.1998,
[3]  
十年尺度中国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M].陈〓等主编;.地震出版社.1995,
[4]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M].刘希林;唐川著;.科学出版社.1995,
[5]  
地震灾害及损失预测方法.[M].尹之潜著;.地震出版社.1995,
[6]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M].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科学出版社.1994,
[7]  
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气象出版社.1992,
[8]   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 [J].
苏桂武 ;
高庆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01) :9-16
[9]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 [J].
聂高众 ;
高建国 ;
马宗晋 ;
高庆华 ;
苏桂武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1) :68-73
[10]   地震损失预测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 [J].
陈棋福 ;
陈凌 .
中国地震, 1999, (02)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