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罪化、程序法治与法的可预期性——以黄碟案为中心的法理透视

被引:9
作者
易延友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除罪化; 程序法治; 形式理性;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4 [公安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602 ;
摘要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对隐私权的保护是相当明确和清晰的。同时,虽然法律对于制作、复制、销售、传播淫秽制品等行为明文禁止,但是对于在家中观看淫秽录像、电影等行为却并未评价。因此,在正式的法律体系中,应当认为观看淫秽制品的行为是合法的;但在非正式的法律中,却受到禁止。这实际上是观看淫秽制品的行为在非正式法律体系中尚未完成除罪化过程的结果。这一制度体系上的混乱为法律官员的选择性执法奠定了基础,从而削弱了法律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实践上的可预期性。因此,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而言,最重要的仍是确立国家权力需要制约的观念,并在制度上清除那些可能造成混乱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8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J].
汪建成 .
环球法律评论, 2006, (05) :551-556
[2]   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障碍透视与建议 [J].
陈卫东 ;
刘昂 .
法律适用, 2006, (06) :10-15
[4]   卧室里的宪法权利 [J].
林来梵 .
法学家, 2003, (03) :15-19
[5]   法治的胜利还是程序的失败——“黄碟案”的刑事程序法解读 [J].
陈卫东 ;
李训虎 .
法学家, 2003, (03) :31-35
[6]   从“黄碟案”看刑法的界限 [J].
卢建平 .
法学家, 2003, (03) :22-26
[7]   从隐私权的民法保护看“黄碟案” [J].
张新宝 .
法学家, 2003, (03) :27-31
[8]   亟待法治建构的警察裁量权 [J].
余凌云 .
法学家, 2003, (03) :19-22
[9]   在私权利、公权力和社会权力的错落处——“黄碟案”的一个解读 [J].
叶传星 .
法学家, 2003, (03) :11-15
[10]  
经济与社会[M]. - 商务印书馆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