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治疗卒中后抑郁不同证型疗效观察

被引:13
作者
章显宝
晏启禄
肖伟
机构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十二病区
关键词
通督治郁针法; 辨证论治; 卒中后抑郁;
D O I
10.19664/j.cnki.1002-2392.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以"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加以辨证配穴对不同中医证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得出该针法对何种中医证型疗效最佳,以期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一种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临床诊疗方案中中医辨证分型得到气郁化火证(19例)、心脾两虚证(13例)、肝肾亏虚证(16例)、痰瘀互结证(12例)四个证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加以相应证型配穴治疗,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四个证型患者的HAMD、MESSS、ADL评分及四组间疗效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四组HAMD、MESSS、ADL评分均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心脾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8.89%、86.67%、69.23%和75.00%;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与心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证型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郁化火证与肝肾亏虚证的组间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脾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的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治郁针法可以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督治郁针法对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的PSD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心脾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的PSD患者。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穴位注射金丝桃素单体结合捏脊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J].
高潇 ;
王志婕 ;
董施秋 ;
苏晶 ;
柴剑波 .
中医药信息, 2015, 32 (02) :102-104
[2]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 [J].
肖伟 ;
汪瑛 ;
王震 ;
孔红兵 ;
汪节 ;
曾永蕾 ;
朱春沁 ;
梁发俊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0 (04) :44-47
[3]   卒中后抑郁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J].
孙颖 .
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05) :773-774
[4]   脑卒中4种评定量表的效度、信度及可操作性检验 [J].
胡万保 ;
罗祖明 ;
商慧芳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9) :2846-2847+2867
[5]   针刺干预中风后抑郁状态的发生 [J].
唐胜修 ;
徐祖豪 .
广西医学, 2002, (01) :141-142
[6]   论肝郁与抑郁症 [J].
杨林 .
陕西中医, 2000, (06) :260-261
[8]  
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邓亚仙[等]著;王拥军主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9]  
精神病学.[M].郝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0]  
神经病学.[M].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