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医改十年:从社会维度加以观察

被引:13
作者
房莉杰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新医改; 制度信任; 健康风险; 家庭医生制度; 医患信任; 赤脚医生; 健康不平等; 卫生政策; 医患关系; 疾病谱; 医疗保险; 社会维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7.1 [医疗服务制度];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摘要
<正>最近,《我不是药神》热映,引发全社会对仿制药政策和卫生政策的高度关注。简单来说,《我不是药神》讲的是药物,或者说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1]问题,这是卫生政策存在的直接原因。正因如此,中国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的目标就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尽管卫生政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健康需求,但是其干预的结果却不仅仅是个人健康。从医疗和社会的角度看,实际上在卫生政策出现之前就有医疗行为,以及围绕医疗行为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比如医患关系和健康不平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医疗保险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 [J].
牛建林 ;
齐亚强 .
社会学评论, 2016, 4 (06) :43-58
[2]   理解“新医改”的困境:“十二五”医改回顾 [J].
房莉杰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2) :77-81
[4]   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分解——基于CGSS2008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周靖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 2013, (03) :52-57
[5]   我国人口流动中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J].
齐亚强 ;
牛建林 ;
威廉梅森 ;
唐纳德特雷曼 .
人口研究, 2012, 36 (01) :102-112
[6]   改革战略中的“尺蠖效应” [J].
秦晖 .
人民论坛, 2009, (15) :6-6
[7]  
药品专利Bloar例外制度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胡潇潇,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