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稳固脱贫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被引:20
作者
闫磊
朱雨婷
机构
[1]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可持续稳固脱贫; 实现路径; 可行能力; 自我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可持续稳固脱贫是落实中央"脱真贫、真脱贫"要求的新指向。2020年整体脱贫目标实现之后,以"实物贫困线"为指向的贫困线将有可能过渡到"发展贫困线"为指向的新目标。在贫困问题四大分析框架基础上,即可持续生计理论、社会排斥理论、脆弱性理论和可行能力分析框架,本研究甄别出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更适合于分析可持续稳固脱贫,阐明了可持续稳固脱贫的实现路径是"资源禀赋—生产能力—可行能力"。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得出:对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的贡献依次是资源禀赋、可行能力、生产能力和交换条件;而对于非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的贡献依次是生产能力、可行能力、资源禀赋和交换条件;贫困人口在实现可持续脱贫时,要重在生产能力和可行能力的提升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益贫式经济增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 [J].
范从来 ;
谢超峰 .
中国经济问题, 2018, (02) :3-12
[2]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J].
刘小鹏 ;
苏胜亮 ;
王亚娟 ;
黄越 ;
赵莹 .
地理科学, 2014, 34 (04) :447-453
[3]   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 [J].
邹薇 ;
方迎风 .
国外社会科学, 2012, (02) :63-69
[4]   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 [J].
罗楚亮 .
经济研究, 2012, 47 (02) :15-27
[5]   中国农村的暂时性贫困是否真的更严重 [J].
章元 ;
万广华 ;
史清华 .
世界经济, 2012, 35 (01) :144-160
[6]   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对策研究 [J].
王亚玲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1) :88-91
[7]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8]   中国改革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与贫困缩减 [J].
姚树洁 ;
杨少华 .
当代经济科学, 2003, (01) :1-14
[9]   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 [J].
童星 ;
林闽钢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3) :86-98
[10]  
道德的理由[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雷切尔斯,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