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的初步优选

被引:12
作者
孙轩翔 [1 ]
范刚启 [2 ]
戴秀珍 [1 ]
机构
[1]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科
关键词
脑梗死;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针灸疗法; 正交试验;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1.10.007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对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以63例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洼田饮水试验为观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针刺时机(A因素:A1:1~10天,A2:11~20天,A3:21~40天),选穴配伍(B因素:B1:项部穴,B2:项部穴+舌咽部穴,B3:项部穴+舌咽部穴+辨证取穴),针刺深度(C因素:C1:浅刺,C2:中刺,C3:深刺),疗程(D因素:D1:2疗程,D2:4疗程,D3:6疗程)4因素3水平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初步确定脑梗死吞咽障碍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正交设计法的直观分析显示,4因素3水平的最佳水平及搭配方案为A1(或A2)、B3、C3、D3,即在病程20天内,选用项部穴、舌咽部穴位,配合辨证取穴,采用深刺法,治疗6个疗程,对洼田饮水试验起最佳改善作用。4因素的作用主次比较(方差分析)显示:因素A、C为显著因素(P<0.05),因素B、D为不显著因素(P>0.05),说明针刺时机与针刺深度在获得临床疗效方面作用显著。显著因素A、C不同水平间的优劣比较(多重比较)显示:A1、A2显著优于A3(P<0.001),A1与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显著优于C2、C1(P<0.001,P<0.01),C2显著优于C1(P<0.05)。结论:对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对于所考察的4因素3水平而言,在病程1~20天内,采用项部穴为主,或结合舌咽部穴,或配合辨证取穴,行深刺法,治疗4~6个疗程,为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针刺治疗优选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影响卒中后吞咽困难针刺效应的多因素分析 [J].
侯腾 ;
范刚启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02) :168-170
[2]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6例 [J].
宋留生 ;
张春兰 ;
赵殿伟 .
上海针灸杂志, 2007, (08) :25-25
[3]   吞咽复系列穴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8例 [J].
宋文翔 ;
张春燕 .
四川中医, 2005, (07) :107-108
[4]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35例 [J].
嵇强 ;
徐前方 ;
周芸 ;
顾红 ;
张艳 .
上海针灸杂志, 2004, (05) :11-12
[5]   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J].
刘悦 ;
凌方明 ;
梁宏宇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06) :56-57
[6]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J].
刘志顺 ;
刘保延 ;
张维 ;
孙书臣 ;
王德文 ;
刘军 ;
刘元石 ;
黄漫 ;
杨涛 ;
叶永铭 ;
王映辉 ;
郭玉峰 ;
赵宏 ;
黄石玺 ;
乐扬 ;
李以松 .
中国针灸, 2002, (05) :3-6
[7]   舌三针治疗脑血管意外性吞咽困难54例 [J].
毛丹孟 ;
张若艳 .
中国疗养医学, 2002, (01) :44-45
[8]   咽三针治疗中风吞咽困难76例 [J].
刘孔江 ;
赵扬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6) :361-361
[9]   针刺治疗中风舌本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 [J].
刘香华 ;
刘爱珍 ;
张学丽 ;
杜琳 ;
胡慧 ;
李立 ;
蒋根娣 ;
陈南 ;
丘林 ;
廖燕妮 ;
李扬缜 ;
祝自江 ;
周东海 ;
穆雪君 ;
王红洁 .
中国针灸, 2000, (06) :5-8+4
[10]  
针灸治疗中风病[M].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范刚启等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