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省份工业结构同构度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基于SIP框架的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14
作者
石军伟 [1 ]
王玉燕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
SIP分析框架; 工业结构同构度; 西部大开发; 产业基础缺失; 结构制约;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3.03.004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研究后发地区工业结构演化的SIP分析框架,设计了单个地区的工业结构同构度测算指标体系,并运用2000—2010年间中国西部各省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各省份的工业结构同构度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呈明显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投资是一省工业结构同构度上升的主要决定因素,这对"资本投资促进西部各省份经济增长"的有关观点是一个必要补充;另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省"工业项目—重要产业—工业结构"三层次间传导机制的失效,由此引发的"只有项目没有产业"的产业基础缺失以及"结构嵌入陷阱",损害了各省份工业结构调整的效率。此外,对外开放具有"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拉升了各省份的工业结构同构度,另一方面提升了技术进步对工业结构同构水平降低的贡献;金融服务水平、交通运输能力提升与技术进步会降低一省的工业结构同构水平,人力资本投资与市场化进程等因素没有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工业化与劳工环境变化——对中国劳工环境现状的评价与分析 [J].
胡立君 ;
刘红艳 ;
何慧爽 .
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2) :25-30
[2]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 [J].
刘生龙 ;
王亚华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94-105
[3]   中国工业变革振兴60年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6) :5-16
[4]   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关系分析——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 [J].
于良春 ;
付强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6) :56-66
[5]   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J].
潘文卿 ;
李子奈 .
经济研究, 2007, (05) :68-77
[6]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附视频 [J].
陈佳贵 ;
钟宏武 .
开发研究, 2007, (01) :6-10
[7]   产业结构趋同的度量及合意与非合意性 [J].
陈耀 .
中国工业经济, 1998, (04) :37-43
[8]  
国家竞争优势[M]. 华夏出版社 ,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 2002
[9]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H.钱纳里(H.Chenery)等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