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复合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以霾污染为样本

被引:8
作者
陈贻健
机构
[1] 中国法学杂志社
关键词
环境污染; 霾污染; 区域联防联控; 环境诉讼;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6.12.009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以霾污染为代表的区域性复合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进入环境污染累积期和高发期的标志。区域性复合环境污染的客观成因主要与污染累积和污染叠加、污染避难所的存在以及污染流域的形成有关。我国在区域性复合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及其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应当在借鉴国外有关法律经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防治法律对策体系进行完善:将以单一介质和单一因子为基础的传统污染防治模式转变为动态的综合防治模式、完善以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构建以环境责任追究为目标的跨区域环境诉讼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及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通过上述机制和制度的严格落实倒逼产业和能源转型,并真正保证公众参与,在污染防治方面实现管制和治理的结合,最终使区域性复合环境污染防治取得实效。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环境质量目标主义:关于环境法直接规制目标的思考 [J].
徐祥民 .
中国法学, 2015, (06) :116-135
[2]   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历史回顾与经验借鉴 [J].
黄衔鸣 ;
蓝志勇 .
中国行政管理, 2015, (10) :140-146
[3]   评析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联防联控制度 [J].
高桂林 ;
陈云俊 .
环境保护, 2015, 43 (18) :42-46
[4]   欧美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J].
崔艳红 .
国际论坛, 2015, (05) :13-18+79
[5]   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J].
卢华 ;
崔凯 ;
孙丰凯 .
宏观经济管理, 2015, (07) :28-30+33
[6]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我见:兼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 [J].
曹明德 ;
程玉 .
江淮论坛, 2015, (03) :81-87
[7]  
联防联控:跨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机制[J]. 曹锦秋,吕程.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8]   从属地主义到合作治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转型 [J].
陶品竹 .
河北法学, 2014, 32 (10) :120-129
[9]   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 [J].
王跃思 ;
张军科 ;
王莉莉 ;
胡波 ;
唐贵谦 ;
刘子锐 ;
孙扬 ;
吉东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 (03) :388-396
[10]   雾霾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J].
薛春威 .
科技视界, 2014, (07) :70+1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