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公司化行为解析

被引:6
作者
马雪彬
马春花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司化; 负外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作为"经济理性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其公共行为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司化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固然有它特殊的体制动因和角色动因,但随着该行为的变本加厉,它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外部成本,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等问题。应通过归位地方政府的公共行为,以法律形式明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现有的人事考核体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绿色GD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J].
谭颖 ;
黄泓杰 .
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5) :15-16
[2]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下社会福利损失的一个模型分析 [J].
张跃 ;
朱芳草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0, 31 (02) :48-51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政风险研究 [J].
封北麟 .
金融与经济, 2010, (02) :4-7
[5]   农村发展与“基层政府公司化” [J].
赵树凯 .
中国发展观察, 2006, (10) :48-50
[6]   “政府行为的经济化”与政府职能定位 [J].
李庆钧 .
理论界, 2006, (07) :6-7
[7]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化 [J].
殷洁 ;
张京祥 ;
罗小龙 .
城市问题, 2006, (04) :36-41
[8]   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角色分析 [J].
徐文付 ;
唐宝富 .
江海学刊, 2000, (02) :42-46
[9]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M].张雷宝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0]  
治理地方公共经济.[M].(美)罗纳德·J.奥克森(RonaldJ.Oakerson)著;万鹏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