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广州市大气PM2.5浓度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27
作者
周敏丹 [1 ,2 ]
匡耀求 [1 ,3 ]
云国梁 [4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PM2.5;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广州市;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9.10.0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PM2.5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大气PM2.5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揭示PM2.5污染的特点及其驱动影响因子,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自然因素(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植被指数)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交车辆数、电力消费量)对2015年广州市ρ(PM2.5)变化的影响机制与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因子探测分析发现,对ρ(PM2.5)变化影响最大的前三位驱动因素分别为植被指数、公交车辆数与电力消费量,对应的因子影响程度指标值分别为0.51、0.46、0.40.②基于生态探测分析发现,植被指数与其他自然因素(如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气压等)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所有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植被指数外,公交车辆数与其他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③基于交互探测分析发现,所有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ρ(PM2.5)变化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一影响因素的独自作用,其中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气压交互作用后对ρ(PM2.5)变化的影响最大.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尤其是植被指数、平均降水量)及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如交通出行、电力消费等)交互效应对广州市ρ(PM2.5)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南京江北2014—2016年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和传输影响因素分析 [J].
卢文 ;
王红磊 ;
朱彬 ;
施双双 ;
康晖 .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 (04) :1039-1048
[2]   基于GWR降尺度的京津冀地区PM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估算 [J].
张亮林 ;
潘竟虎 ;
赖建波 ;
魏石梅 ;
王云 ;
张大弘 .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 (03) :832-842
[3]   城市化与PM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韩立建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8) :1011-1021
[4]   成都市PM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J].
肖雪 ;
曹云刚 ;
张敏 .
地理信息世界, 2018, 25 (01) :65-70
[5]   MODIS卫星遥感估计福州地区近地面PM浓度 [J].
杨立娟 ;
徐涵秋 ;
金致凡 .
遥感学报, 2018, 22 (01) :64-75
[6]  
中国PM_(2.5)污染空间分布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段杰雄;翟卫欣;程承旗;陈波;.环境科学.2018, 05
[7]   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J].
周亮 ;
周成虎 ;
杨帆 ;
王波 ;
孙东琪 .
地理学报, 2017, 72 (11) :2079-2092
[8]   2013年南昌市区PM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 [J].
赵阳 ;
胡恭任 ;
于瑞莲 ;
陆成伟 ;
樊孝俊 ;
黄灵光 ;
刘海婷 .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 (06) :854-863
[9]   京津冀PM2.5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 [J].
周曙东 ;
欧阳纬清 ;
葛继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4) :102-109
[10]   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PM2.5浓度时空分异规律 [J].
江佳 ;
邹滨 ;
陈璟雯 .
遥感信息, 2017, 32 (01) :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