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抑制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黑质铁积聚及作用机制

被引:18
作者
宋扬文
陈忻
张楠
郭春彦
熊珮
穆阳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鱼藤酮; 黄芩苷; 铁;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 膜铁转运蛋白1; 酪氨酸羟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PD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损伤、铁积聚、铁转运蛋白表达及氧应激水平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铁积聚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黄芩苷保护DA能神经、抑制铁积聚的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鱼藤酮PD模型大鼠,观察黑质铁含量及TH、DMT1、FP1的表达,检测血清、肝脏铁含量以及大脑皮层GSH和MDA含量。结果鱼藤酮PD大鼠DA能神经元明显缺失,同步发生了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加、GSH降低;血清铁降低而肝铁增高;黑质铁大量积聚发生在DA能神经元大量脱失和铁转运蛋白DMT1、FP1表达改变之后;黄芩苷可调节DMT1、FP1表达,减少黑质铁积聚,降低脑内氧应激水平,增加GSH含量。结论研究证明铁转运蛋白DMT1表达增加和FP1表达降低参与了黑质铁积聚;铁积聚及过高的氧应激反应促进了黑质DA能神经细胞损伤的发展;黄芩苷对PD大鼠DA能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铁积聚、调节铁转运蛋白DMT1、FP1表达、降低氧应激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740 / 17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 expression and iron deposition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 Yangwen Song,Xin Chen,Chun Li,Nan Zh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0(22)
[2]   中药在防治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J].
袁惠莉 ;
汪璇 ;
张丽娟 ;
梁志刚 ;
王晓民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0, (07) :850-854
[3]   黄芩苷对鱼藤酮致帕金森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的保护作用 [J].
陈忻 ;
张楠 ;
赵晖 ;
邹海艳 ;
穆阳 ;
薛宝 ;
宋扬文 ;
王晓纯 ;
蒋海明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02) :174-177
[4]   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病理损伤的关系 [J].
陈忻 ;
张楠 ;
赵晖 ;
穆阳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 (04) :232-234
[5]   不同价态锰对不同月龄大鼠血清常量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J].
赵峰 ;
褚金花 ;
张淑华 ;
李国君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01) :63-65
[6]   黄芩苷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J].
陈忻 ;
张楠 ;
邹海艳 ;
赵晖 ;
穆阳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1) :1010-1012
[7]   鱼藤酮和哒螨灵慢性暴露对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 [J].
何德富 ;
张贝 ;
王键 ;
翁恩琪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09) :1099-1101
[8]   MPTP诱导小鼠黑质区铁摄取和DMT1表达增加 [J].
姜宏 ;
钱忠明 ;
谢俊霞 .
生理学报, 2003, (05) :571-576
[9]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evels of Heavy Metal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 [J].
Fukushima, Tetsuhito ;
Tan, Xiaodong ;
Luo, Yunwen ;
Kanda, Hideyuki .
NEUROEPIDEMIOLOGY, 2010, 34 (01) :18-24
[10]  
In vivo detection of iron and neuromelanin by transcranial sonography: A new approach for early detec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amage[J] . LuigiZecca,DanielaBerg,ThomasArzberger,PetraRuprecht,Wolf D.Rausch,MassimoMusicco,DavideTampellini,PeterRiederer,ManfredGerlach,GeorgBecker.Mov. Disord. .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