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如何修复

被引:40
作者
戴昕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声誉; 信息; 信用修复; 隐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声誉是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个体和组织在公共与私人生活中获得不同对待的重要依据。声誉受损可导致声誉主体承受交易利益损失和尊严感受损失等后果,由此产生有关修复声誉的私人诉求,而法律制度则对此诉求予以多种形式的回应。修复受损的声誉,在理论上可从救济损害后果与处理声誉信息两个角度着眼、入手。在日益数据化、系统化的当代信息环境中,建构、实施包括信用修复在内的制度措施,应在有效理解声誉机制作用原理的基础上,突破被"删除"和"遗忘"锁定的传统思路,在"适得其所"的意义上把握声誉修复的制度效果与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4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信用规制中的企业信用修复路径 [J].
孙南申 .
国际商务研究, 2020, 41 (06) :5-18
[2]   个人更生类型程序的中国化路径 [J].
刘静 .
经贸法律评论, 2020, (05) :16-43
[4]   信用责任:正在生长中的第四大法律责任 [J].
刘俊海 .
法学论坛, 2019, 34 (06) :5-17
[5]   失信惩戒的类型化规制研究——兼论社会信用法的规则设计 [J].
王伟 .
中州学刊, 2019, (05) :43-52
[6]   上海社会信用立法:促进与路径 [J].
崔凯 .
地方立法研究, 2019, (02) :36-49
[7]   环境不良信用信息清除制度探究 [J].
黄锡生 ;
王美娜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 (04) :136-144
[8]   不特定群体名誉受损中个人名誉权保护的裁判规则研究——从“驻马店人歧视案”说起 [J].
陈昶屹 .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7, (10) :20-25
[9]   赔礼道歉责任与法人名誉权的救济 [J].
蔡立东 ;
杨晔 .
广东社会科学, 2016, (01) :2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