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发展模式

被引:3
作者
黄玮 [1 ]
姜辽 [1 ]
高鑫 [2 ]
机构
[1]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
[2]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游憩地; 空间结构; 演变; 发展模式; 山地城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0.01.02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对象,采用会议、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运用网络连接度指数、网络通达度指数以及游憩感知距离等计量方法,分析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统计特征。研究发现重庆市璧山县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双核到单核的地理集中过程;新生景区呈现沿重要交通干线发展的趋势,并且联系更加紧密;与一般旅游地相比,交通条件的影响感知最强,其次是景区质量和实际距离,而对旅行花费的感知偏弱。最后提出游憩地发展的若干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武汉城市圈轴—辐网络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J].
梁滨 ;
毛焱 .
经济地理, 2009, 29 (07) :1214-1217
[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 [J].
陈浩 ;
陆林 ;
章锦河 ;
郑嬗婷 .
地理科学, 2008, (01) :113-118
[3]   环城游憩带成长模式及培育路径研究——基于体验经济视角 [J].
郭鲁芳 ;
王伟 .
旅游学刊, 2008, (02) :55-59
[4]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及发展 [J].
朱波 ;
冯维波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82-386+414
[5]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J].
汪德根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 (01) :21-26+32
[6]   穗港澳居民环城游憩行为比较研究 [J].
彭顺生 .
旅游学刊, 2006, (12) :22-28
[7]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关联维数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景区(点)系统为例 [J].
戴学军 ;
丁登山 .
资源科学, 2006, (01) :180-185
[8]   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为例 [J].
汪德根 ;
陆林 ;
陈田 ;
刘昌雪 .
经济地理, 2005, (06) :904-909
[9]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 [J].
刘名俭 ;
黄猛 .
经济地理, 2005, (04) :581-584
[10]   三峡工程影响下三峡区域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J].
吕斌 ;
陈睿 ;
蒋丕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6) :73-7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