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 一个基本理论逻辑及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实证研究

被引:32
作者
杨宝良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关键词
经济外部性; 产业地理集聚; 中心-外围; 规模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基本逻辑 ,指出规模经济等经济外部性对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形成与稳定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对我国工业经济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需求变量、投入变量、及初始固定资产变量对产业地理集聚的作用是显著正向的 ,这与理论逻辑一致 ,而初始集聚度和规模变量则对地理集聚呈现显著负向的作用 ,这与理论逻辑相背离。文章根据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容和特征对此做出了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 [J].
严冀 ;
陆铭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3) :55-66
[2]   产业集聚研究述评 [J].
朱英明 .
经济评论, 2003, (03) :117-121
[3]   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 [J].
魏守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10) :27-34
[4]   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J].
范剑勇 ;
杨丙见 .
经济研究, 2002, (08) :66-73+95
[5]   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一个历史与理论视角的考察 [J].
金祥荣 ;
朱希伟 .
经济研究, 2002, (08) :74-82+95
[6]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1) :41-49
[7]  
创新的空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缉慈等著, 2001
[8]   Cost Curves and Supply Curves [J].
Viner, Jacob .
ZEITSCHRIFT FUR NATIONALOKONOMIE, 1932, 3 (01) :23-46
[9]  
Christaller,W. Die zentralen Orte in Süddeutschland .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