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呼吸机支持反复冷冻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被引:4
作者
赵文萍
刘刚
郑晔
刘坤申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
呼吸机支持; 冷冻法; 动物模型; 急性心肌梗死;
D O I
10.16016/j.1000-5404.2007.04.013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无呼吸机支持,短时间反复冷冻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方法。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雄雌各半),按照总共冷冻损伤时间随机分3组:15s组(5s/次,共3次);25s组(5s/次,共5次);40s组(5s/次,共8次),各20只。胸骨左缘前外侧第4肋间进入胸腔充分暴露心脏,用浸入液氮之直径6mm铜充分接触左室游离壁,持续时间5s/次,随即闭合胸腔,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按分组情况再次原位反复共3、5次或8次进行心肌冷冻损伤。观察术中、术后28d内大鼠存活率及术后28d行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结果①3组病理学检测均为透壁梗死,面积超过20%,心肌坏死完全且边界清楚。②15s组存活率(16/20)较40s组(5/20)高(P<0.05),但其梗死面积(28.2775±5.1926)%较40s组梗死面积(37.7680±10.5644)%小(P<0.05)。③25s组存活率(9/20)(P>0.05)和梗死面积(31.3800±6.4960)%(P>0.05)与其他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④40s组梗死面积变化范围较其他2组大,且存活率较低。25s组较15s组操作繁琐且死亡有增多趋势。结论无呼吸机支持、短时间、反复3次超低温冷冻左室游离壁15s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AMI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实验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进展 [J].
刘国辉 ;
刘志跃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5, (04) :36-39
[2]   建立一种标准化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J].
卫洪超 ;
何庚戌 ;
胡盛寿 ;
张浩 ;
王屹 ;
唐跃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 (07) :876-878
[3]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改进 [J].
李保 ;
马业新 ;
解军 ;
杨滨 ;
李治 ;
张悦红 ;
牛勃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01) :11-12
[4]   冠脉结扎法制做大鼠心肌缺血模型 [J].
周文武 ;
林玲 ;
陈军 ;
杨进福 ;
周新民 ;
胡建国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4, (04) :36-40+71-72
[5]   最新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评价附视频 [J].
于天骅 ;
刘静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4, (05) :350-355+367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的作用 [J].
唐滔 ;
胡建国 ;
杨进福 ;
周新民 ;
杨一峰 ;
尹邦良 ;
喻本桐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03) :274-278
[7]   冠状动脉堵闭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 [J].
卢新政 ;
王连生 ;
黄峻 ;
张晓文 ;
徐顺霖 ;
朱品军 ;
杨志健 ;
马根山 ;
曹克将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02) :218-220